一拖厂区。
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
王府井购物中心。
辖区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1955年7月18日,洛阳版图上一个崭新的行政区划——涧西区应运而生。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它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了城市建设发展的重任。“一五”“二五”国家建设期间,有7家国有大型工业企业布局在涧西,我国首台拖拉机、首台压路机、首套轧钢机专用大型轴承等在这里诞生……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它奠定了洛阳市机械制造业基地和重工业城市的地位,为新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60年一路走来,涧西人民在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型的矛盾中深化改革,逐步实现了经营机制的转变。全区工业经济得到了复苏发展,工业门类更加齐全,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民营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迅速,为全区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
如今,在新常态下的大调整、大转型中,涧西区进入了大规划、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崭新时期,紧紧围绕洛阳建设重要增长极、文化示范区、最佳宜居地和开放创新城“四个定位”,积极探索新常态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开放创新 实力涧西
“强工业”挺起发展的脊梁。60年历程,涧西创造了无数工业奇迹:中国第一台拖拉机“东方红”、神舟系列飞船高精密航天轴承等,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涧西制造”。
经过60年发展,工业已成为涧西经济的坚实脊梁:传统工业转型升级。一拖、洛轴等国有大型企业与轴研所、矿研院、河科大等科研院所有机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智能制造和新型材料业成为重要产业板块。中冶重工将企业研发重点聚焦到提高新型墙材装备智能化水平上,标志着我国在新一代甲醇制烯烃技术工业应用上有重大突破的“新一代甲醇制烯烃装置”更是“涧西创造”。
坚持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做优新型材料业。以一拖、中信、河柴、轴研科技为龙头,引进了北轴产业园、国舰大型高精工业用齿轮箱生产基地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产业链条逐步完善。
“强招商”聚起发展正能量。60年来,涧西开放招商各项指标屡创新高。2014年,该区引进市外境内资金34.31亿元,是2004年的13.7倍;实际到位资金15094万美元,是2004年的27.3倍;实现外贸进出口11782万美元,是2004年的18倍。
近年,涧西区招大引强,现代商贸业繁荣发展:2009年建成的万达广场,开业当天接待顾客30万人次,创造了全国首个大型商业项目当年招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完工、当年营业的“涧西速度”;在涧西区屹立多年的丹尼斯,是集百货、大卖场、便利店与物流中心等于一体的零售事业集团,首次把“量贩”这一新兴业态引入洛阳。
该区还出台了《关于加快楼宇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16年年底,全区新建商务楼宇10万平方米以上,商务楼宇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实现区级税收1.2亿元。
“强产业”开放创新增后劲。进入21世纪,该区重点围绕轴承、重型机械装备、耐火材料、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关键技术领域,组建了科技创新联盟,搭建了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敏锐抓住“工业4.0”“互联网+”等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新兴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正形成以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洛阳启迪科技园、卓阳科技产业园等为核心的产业布局,为提升洛阳乃至河南智能装备、工业设计及工业检测、软件及信息服务和文化创意产业整体水平奠定了坚实的研发基础。
宜居宜业 魅力涧西
精心规划建设宜居城。自1960年起,涧西区投资修建了中州西路、景华路、武汉路等10条城区沥青道路,如今辖区已拥有城区道路69条,道路通行里程99公里。1984年,涧西区第一个标志性建筑物新友谊宾馆建成,而后,牡丹城、洛阳大酒店、牡丹大酒店、小浪底大厦等标志性建筑物拔地而起。2014年,该区大力推进旧城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不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全年累计完成征迁面积151万平方米,开工面积15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2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72亿元。
为提升城市亮化水平和园林绿化水平,自1995年起,涧西区陆续建成了牡丹广场、拖厂体育场等5个大型绿地广场,建设了西苑公园、牡丹公园、周山森林公园、洛浦公园等,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截至2014年年底,该区绿化覆盖率39.9%,公共绿地面积98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11.3平方米。
特色活动打造宜业区。近年,该区先后组织了41场大型就业招聘活动,累计到场企业2098家,提供岗位260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者10895人。在养老体系建设方面,从2012年开始,该区率先探索出“社区养老”和“养医结合”的机构养老模式,截至目前,该区养老机构已达11家,拥有养老床位2300张。如今,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支撑的“9073”养老体系建设基本框架已建立。
同时,该区积极探索建立一委、一居、一站、一办“四位一体”社区管理服务新体制和“两级网格”管理模式,全面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目前,涧西55个城市社区全部达标,34个社区被评为优秀社区。
和谐发展 文明涧西
特色文化成为城区新名片。北京保利演艺经纪有限公司在涧西打造了中国首个百老汇模式剧场——洛阳国学剧场,我国首部修行剧《功夫诗·九卷》成为代表洛阳城市灵魂的崭新文化标志;由洛阳天香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打造的《牡丹花仙》项目,集大型山水实景演艺、文化创意体验、演艺综合服务于一体,把牡丹文化的综合利用开发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为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该区还积极引进和培育了一拖农耕博物院、苏援文化建筑群、里外创意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新的文化产业和企业。
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近年,涧西区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各办事处都建立了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的文化服务中心,每年接待群众近万人次;全区53个社区图书馆、阅览室全部免费开放,各行政村全部建起了“农村书屋”;组建了腰鼓队、秧歌队、舞蹈队等群众性业余文艺组织300余个。
社会现代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该区陆续开展了“五讲四美三热爱”“全民文明礼貌月”“讲文明、树新风”等一系列创建活动,还被省文明委授予“河南省文明城区”称号;辖区志愿者工作扎实推进,先后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300余支,注册志愿者有8万名。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立体化;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乔文娟、“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李虹、“河南省道德模范”杨奎烈、“洛阳市文明市民标兵”姚铭等一大批道德模范人物。
…………
展望美好未来,更让人激情飞扬、信心满怀,涧西区一定能够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主动适应新常态、融入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以胸怀大局的意识、把握大势的魄力和着眼大事的本领,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全面走在名副其实副中心建设前列做出更大的贡献!(涧西区新闻中心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