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洛阳市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足改方案)把普及发展社会足球列为一项重要内容,提出到2020年,形成初具规模的社会足球联赛,各级社会足球队伍(包括民间自发组织的足球队伍)达到600支以上,全市足球协会注册人数达到1万。那么,我市社会足球发展现状怎样呢?
1 把足球情怀转变成足球人口
刚刚过去的双休日,市体育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上热闹非凡,既有50多岁的中年人,也有10岁出头的小学生。“除非下大雨、大雪,每周至少踢一场球,这习惯我已坚持了近20年。”51岁的邵卫东抹了把汗笑着说。
邵卫东在我市某事业单位工作,从小踢球,如今这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年轻时候踢球凭的是激情,目的是减压;如今踢球靠的是情怀,目的是健身。”
像邵卫东这样的足球爱好者在我市为数不少。市足球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市区共有60多支成年球队参加全市业余足球联赛,常年坚持足球运动的有2000人。“这和七八年前相比,有明显增多。”市足协秘书长李跃宗说,随着近两年足球大环境的逐渐好转及国家的政策利好,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出现在球场上。
市球迷协会会长胡妙生深有感触地说,作为曾经的全国足球重点城市,足球在洛阳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实现洛阳足球的振兴,要靠扩大足球人口来实现,只有将深厚的足球情怀转变为扎实的踢球人群,才能凝聚起这座城市的足球力量。
鉴于此,足改方案把加快推动足球普及、不断扩大我市足球人口规模列为重要内容,把鼓励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区、部队和企业组建或联合组建业余足球俱乐部作为重要的突破口。“说到底,夯实足球的基础是关键。”李跃宗表示。
2 业余球队将步入发展快车道
龙惠足球俱乐部是我市成立时间较早、运营时间最长的一家业余足球俱乐部,至今已有25年历史。该俱乐部目前拥有400多名会员,覆盖小学、初中、高中、成年人等群体。
多年来,龙惠俱乐部一直活跃在洛阳市各级赛事及省级、全国的业余联赛当中,取得过一系列的好成绩:2017年龙惠青年队获得河南省笼式足球冠军,2016年龙惠青年队获得加油中国冠军联赛北区决赛第三名,2010年龙惠老伙计队获得威通杯冠军……
“我们是一群自己花钱踢球的人。从成立初期的每人对钱打比赛,到现在采取会员制交年费的形式,俱乐部一直保持着收支的基本平衡。”俱乐部创始人惠小兵说,自己成立俱乐部全凭一腔热情,没把营利作为目的,“有时因经费问题无法到外地参加水平更高的比赛,让我们这些酷爱足球的人很痛心”。
龙惠俱乐部是我市运作相对成功的业余俱乐部的一个缩影。有关部门在对我市15家成人足球俱乐部的调研中发现,在民政部注册的仅有1家,工商注册的有1家,在市足协注册的有7家,有6家俱乐部未经过相应的管理部门审核。由于缺乏有效管理,不少未注册的俱乐部自身发展得不到保障,生存状况堪忧。
发展业余足球俱乐部,引导足球俱乐部在民政部门登记、在足协注册,促其规范化运作,是西方足球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李跃宗表示,按照足改方案三步走的战略,未来我市有望成立足球业余联赛理事会,采取管办分离方式,独立管理和运作足球相关赛事;规范管理全市足球俱乐部,全面实行会员、球员注册制等,规范足球俱乐部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 打造健康良好的业余联赛平台
在惠小兵看来,业余足球俱乐部要想发展好,离不开市场这个指挥棒,更离不开健康良好的业余联赛平台。
“我们曾承办过一些业余联赛,例如2008年开始的‘加油中国’冠军联赛。不过,因为市场培育度不够、缺少观众、媒体关注度低等原因,这类赛事面临市场萎缩、参赛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直接损害了赛事的品牌影响力。”惠小兵说,想要让洛阳的业余足球俱乐部走上良性发展道路,政府需要给予适当的支持,着力打造洛阳本土健康、良好、有吸引力的品牌赛事,吸引观众瞩目,吸引赞助商加盟,让俱乐部从中受益,减轻其日常运营的成本压力。
李跃宗对此表示赞同,他说,业余足球搞得好不好,一看参与人数,二看比赛质量。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流程、规则、细节不够规范与专业,社会足球一度被贴上“野球”的标签,比赛中时常出现打架等损害社会足球形象的事情。类似情况在我市虽不突出,但是要做到未雨绸缪,须做好球员注册、办赛机构资质认定、赛事管控、裁判员培训等工作。
未来,我市将在做好“市长杯”品牌的同时,重点打造2个至3个足球赛事品牌,同时,积极承办和组队参加省级以上社会足球赛事,对参加省级或国家级比赛并获得名次的业余足球俱乐部予以奖励,促进我市社会足球运动水平不断提高。
此外,我市将进一步丰富赛事结构,组织社区家庭足球赛等更接地气儿的趣味性比赛,让足球这项运动更加贴近群众,让更多的人在这项活动中得到锻炼、享受快乐。
“随着社会足球逐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全市足球人口不断增加,我市未来不排除举办‘洛超’‘洛甲’等多层级业余联赛的可能,为更多的足球爱好者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李跃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