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什么样的诗歌?该给孩子读什么样的诗歌?这是诗歌界的有识之士,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的古典诗词教育非常普及且成功,而现代诗歌的教育则相形见绌。语文教材里翻来覆去就是那几首现代诗,一些语文老师的阐释能力也饱受专业人士诟病。现代诗歌在当下中国文化体系中的暧昧地位,与诗歌教育的落后、缺失不无关系。
很多时候,当一个孩子对现代诗歌产生了兴趣,他能够获取的阅读资源简直杂乱无章,让人无所适从。
正如读诗词不可能一开始就去读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集,现代诗也一样。然而古典诗词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千家诗》这样的经典启蒙读物,现代诗歌领域,却缺少这样选诗精到又适合孩子阅读的经典选本。平心而论,汪国真、席慕蓉的诗是适合用作现代诗入门读物的,事实上很多青少年包括我自己在内,也都是通过读他们的个人诗集来进入现代诗歌的殿堂。但这种直接读个人诗集的阅读方式,容易在一种诗歌模式里画地为牢,在更加汪洋浩博的诗歌王国面前裹足不前。所以,我们迫切需要一个既能征服青少年读者,培植他们基本审美,又能把百年来中国现当代诗歌创作成就涵盖进去的选本。
这个任务看似简单,似乎有那么几十首上百首诗摆在那儿就行了,其实操作起来千难万难。
记得少年时,住在一个南方偏远的小镇。乡邻稀少,信息闭塞。幸有父亲在小学工作,才能从图书馆读到许多书,想象外面的世界。现代诗歌的启蒙,便从那时开始。
至今犹记,一本《中国现代诗歌名篇选》,一本《在黎明的铜镜中——朦胧诗选》,还有一本比词典都厚的《外国抒情诗选》,在我脑海中建构出对于现代诗最初的认知。
当时,就深深地记住了“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记住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记住了“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记住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但在这些脍炙人口又平易近人的名句名篇之外,也会遇到很多障碍。不少篇目让我如坠云雾,许多诗歌读得似懂非懂。而现代诗又不像古典诗词,可以添加那么多的注释和背景阐释。即便有注释有赏析,很多诗歌本身的难度还是不会被轻易消解。让孩子去读这样的诗歌选本,有点儿像牙没长齐就去啃湖南腊肉,嚼起来力不从心,囫囵咽下去又消化不良。毕竟,这些选本本身并非专供孩子阅读,而其文本深度甚至让很多成年人都望洋兴叹,更别说阅读准备尚不充分的孩子了。
几年前,北岛编选的《给孩子的诗》席卷图书市场,《给孩子的古诗词》《给孩子的散文》《给孩子的故事》陆续跟进,乘胜追击,各种给孩子的现代诗选本也层出不穷。作为“给孩子”系列的首开风气者,《给孩子的诗》无论在作品的经典性还是考量孩子这一特殊受众阅读趣味与能力的层面,无疑都相当成功。但它偏重于外国诗歌,对于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关注相对较少,当代诗歌部分更是止于20世纪80年代。在此之外,种种给孩子的现代诗选本,又难免鱼龙混杂、工拙莫辨。很多选本还会像从长长的滑梯顶部往下跳,不由自主滑向一个命定的误区:它们虚构出一个天真无邪可爱纯然的孩子的世界,并为之配置相应的意象系统和话语模式。可实际上,这一套一厢情愿量身定制出来的儿童诗歌套餐,幼稚、直白、矫情、忸怩,低估、俯视了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并不会真正符合孩子的胃口。
给孩子准备的诗歌,不能是苍白褊狭的封闭系统,而应该在葆有童心的同时不止于童心,能够向森罗万象的大千世界尽情敞开。正是从这样的诗歌当中,孩子用他们尚显稚嫩的眼睛看到了世界的丰富复杂、美丽哀愁。
给孩子读的诗歌应该襄助孩子的成长,而不仅仅是陪伴他们成长。它应该有一个消化能力更强的胃,把成长和生活中不止于可爱清新、光明温暖的部分,也收纳进来。
其实,现在的孩子像田野曝露于秋风,从小就曝露在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中,其心智丰富成熟与开放的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是时候重新认识孩子的内心世界了!不必担心孩子消化不良而把食物嚼碎了再喂到他们嘴里,他们值得被更郑重地对待;不要剥夺他们对生活真相的知情权,也不要再轻佻地看待他们。
现在,放在大家面前的这本《那些孩子们喜欢的诗歌》(人民日报出版社),在涵盖外国经典诗歌的前提下,用更大的篇幅关注中国当代诗歌,可以说是中国当代诗歌的数十年精选和最新成果展示。从文学史上如雷贯耳的巨擘,到当下诗坛的中流砥柱,再到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新星。一卷在手,我们会看到何其芳、艾青、余光中、顾城、海子这些夜空中最闪亮的星光芒荟萃,也会看到陈吉楚、卓尔、高璨这样的90后头角峥嵘,甚至还有铁头、乐宣这样的00后初出茅庐便锋芒腾跃。
很少有一本面向市场的诗集敢于用这种方式来遴选诗歌,毕竟,当下诗人的写作对于普通读者仍属未定之天,哪怕这些诗人已经在专业的诗坛留下自己光耀的一笔,到了更加大众化的阅读市场,却仍可能是流量杀手。
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些孩子们喜欢的诗歌》是一本良心与勇气之作。它拥有明确的抱负,区别于那些随便罗列一堆经典作品的“懒人选本”。一方面,它向孩子呈现了很多能够陪伴并襄助他们成长的诗歌作品,在诗歌教育的层面居功甚伟。另一方面,它还用心良苦地想要打破当下诗歌创作和青少年阅读之间那道由来已久的藩篱,将中国当下诗歌创作最前沿、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部分推送至孩子们的面前。在考虑诗人的代表性和作品经典性的前提下,照顾孩子的阅读趣味和能力,把文本的质地与深度控制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
在源远流长、大师辈出、名篇佳作如林的古典诗词面前,仅有百年历史的中国现当代诗歌难免显得单薄,这样说并非气馁示弱,而是面对伟大传统时该有的谦逊和敬畏。正如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们用他们各自的命运与个性,建构起古典诗词豪华的序列,百年来的现代诗写作者,也在做着同样的尝试。
他们到底做得怎么样?现在,我们把这份打分表,郑重其事地交到了孩子们的手上。
美丽童年,快乐读诗。希望所有读到这本书的孩子,都有一个不一样的童年。(彭敏,诗人,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编辑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