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问题解决了,上好学问题突出
城市化进程加快考验教育公平
本报杭州11月7日电(记者 堵力)“我们花了大力气普及义务教育,用了不到30年时间做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工作。目前基础教育领域的特征是,上学问题解决了,但是‘上好学’问题突出。”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第三届中国中学校长大会上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基础教育的流动性增大,社会对教育公平提出了新要求。
有研究表明,城镇化程度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将涉及1000万人口流动,其中六分之一是适龄青少年儿童。陈小娅介绍,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儿童有五分之一是处于流动和被流动状态,各级政府和学校需要认真研究,让务工人员子女(包括随迁和留守儿童)在“有学上”之外,更要“上好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体现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是义务教育的责任,在“上好学”的问题上,尤其要重视务工人员子女(包括随迁与留守儿童)群体。陈小娅说,义务教育是实现公平的起点。对城市化进程中的义务教育,要研究流动性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现在的城市化率是46%,对于中国来说,到了60%才算城镇化基本形成。”这一方面考验政府在户籍等相关政策方面的保障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求教育部门研究“融入教育”问题,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女子在进入公办学校、享受同城待遇之后,真正融入城市生活,避免边缘化。
本次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和浙江省教育厅共同举办,以“中学教育特色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为主题,500多位各地中学校长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