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乡土,留着人们的乡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强力推进乡村环境整治,不断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水平上台阶。
老村换新颜
让乡村处处有美景
西霞院街道金鹅村位于吉利区西北部,村子临水而建,“刘秀泉”在村东侧静静流淌。全村属于丘陵地形,地势呈北高南低,登高后向南可观黄河,向西可眺望小浪底大坝,向北可眺望太行山。
近年,金鹅村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投入150余万元,积极实施排污设施修建、道路硬化、绿化等工程。
在村口,有一条长长的健身步道,道路的两侧种植着樱花、白皮松等树木。道路干净整齐,两侧绿树成荫,成为当地村民休闲的好去处。村民们在健身步道上散步、唠家常,孩子们在此奔跑、嬉戏。
优美的山水风光是金鹅村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如今,该村农耕文化游园已经初具规模,建造远眺黄河、太行山的新景观,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同时,该村发展高效农业,大力建设核桃、树莓、樱桃等农业采摘园,增加村民收入。
金鹅村的发展变化,是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如今,孟津、嵩县、栾川、洛宁等地的村子,依托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等蓬勃发展。漫步在这些村子,整齐分布的景观街道、清新秀丽的居民小楼、设施完备的休闲广场、图文并茂的文化长廊、新颖别致的游园,无不彰显出美丽乡村的魅力。
垃圾分类处理
让乡村环境更洁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日渐增多。以前,不少农村垃圾处理方式简单粗放,造成村镇垃圾围城的现象。目前,我市开展生活垃圾综合整治。
走在孟津县平乐镇新庄村干净的街道上,每隔一段距离摆放着垃圾桶,多名环卫工人正在保洁。
新庄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村制定了农村环境整治标准,聘用专职保洁员,确保实现保洁目标。
记者在村民家中看到,书本纸等废纸、各种塑料袋等塑料包装、易拉罐等金属作为可回收垃圾被收集起来,卖给废品收集站;而剩饭、花草树叶、果皮等不可回收垃圾被扔在垃圾桶里。通过垃圾分类,村民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长效保洁的机制随之自然形成。
在孟津县常袋镇常平村,金属、玻璃、纸制品和其他垃圾被分类处理。该村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村民对垃圾进行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减量、日产日清。
如今,垃圾整治工作正在有序开展。9月底前,孟津、新安、宜阳、栾川将各新建1个以上无害化垃圾处理厂,达到省里验收标准;其他各县(市)年底前要完成新建1个无害化垃圾处理厂任务。年底前,所有乡镇要建成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主次干道要设置足够的垃圾箱;要建立稳定乡村保洁人员队伍,并配备垃圾清运车和清扫工具。
保护古村落
让乡愁乡韵长留
传统古村落是文化遗产,是我们寄托乡愁的精神家园。如今,美丽乡村建设也为发掘、保护传统古村落提供了契机。
炊烟袅袅,小桥流水,寄托着人们对乡愁的美好怀恋。为留住美好乡愁,我市不少村落结合当地的自然山水、地形地貌、历史文脉等特点,构建疏密有度、错落有致的空间布局,增加文化底蕴。
孟津县横水镇文公村,传说因唐代文豪韩愈曾居住此村而得名。文公村通过硬化道路、种植各种绿化苗木、修建广场等,村庄环境焕然一新。村民还给菜园子搭竹篱笆,黄泥土墙搭上竹篱笆,勾勒出“水绕陂田竹绕篱”的乡村韵味。
来到孟津县朝阳镇卫坡村,行走在青石板路上,可以欣赏到保存完整的豫西地区最大清代建筑群。卫氏老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经近百年修建,形成了集祠堂、私塾、绣楼等于一体的较完整的封建官宦家族宅院。
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卫坡村保护性修复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在保护性修复工作中,我们不搞大拆大建,致力于对古民居进行修旧如旧、保持原貌。”卫坡村相关负责人介绍。青砖灰瓦、风格独特的卫坡村,已成为我市新的旅游景点。
不光是卫坡村,洛宁县底张乡草庙岭村、栾川县潭头镇大王庙村、汝阳县蔡店镇杜康村等传统村落实施分级分类保护,并结合实际,大力发展特色民居、民俗等乡村旅游经济。
按照规划,今年年底,我市将高标准完成50个市级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任务,确保实现“路畅、街净、河清、居美、村绿”的目标。(洛阳日报记者 高峰 通讯员 李晓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