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发展红利
——市委改革办协办
从中信重工、中国一拖等大中型企业上市,到中船重工第七二五所、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机制创新,再到国宏集团、城投集团等市属国有企业积极推进混改,洛阳的国企改革,注定是贯穿改革开放40年的主线,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缩影。
洛阳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一五”期间,国家156项重点工程有7项落户洛阳。中国第一拖拉机厂、洛阳轴承厂、洛阳矿山机器厂、洛阳铜加工厂、河南柴油机厂、洛阳水泥厂、洛阳热电厂等大型工业企业,为我市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国有企业逐渐显现的产业结构不优、创新活力不足、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拖慢了洛阳发展的步伐。
国企改革,势在必行。
公司制、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国有企业已逐步适应市场经济,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企改革的“洛阳速度”
5月8日下午,由中信重工等三方投资的中信阿姆智能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进驻中白工业园。该公司成为中白工业园的第34家居民企业,拟在白俄罗斯组装用于消防安全、工业巡检等的特种机器人。
凭借特种机器人的强大技术研发实力,中信重工机器人版图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去年,中信重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板块实现爆发性增长,已经成为该公司新的、最大的利润增长点,实现了从传统重型装备制造业向战略新兴产业的布局转型。
国企改革,在持续,在加速!
一批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公司制改革,脱胎换骨。中航光电、中信重工、轴研科技、中航锂电等30多家企业,已通过合资合作、股改上市等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或者在子公司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一批国有企业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飞速发展。中船重工第七二五所采用“一所两制”的管理模式,在保持军工科研职能的同时,注册成立了双瑞科技产业集团,对13个科技产业公司实施企业化管理,走上了公司化发展道路。
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我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天舟一号”成功飞天、“蛟龙”潜海……凭借雄厚的科技实力,洛阳国企在国家重点项目工程上崭露头角,这也正是我市国企改革成功的真实写照。
国企改革的“洛阳模式”
炎炎夏日,洛阳单晶硅有限责任公司家属院的居民,再也不用因为担心停电而不敢开空调了。
“这里住的人很多是退休职工,这些年大家生活条件都好了,家家有了空调、冰箱、电视,一到夏天,停电却成了常事儿。虽然小区物业改造了好几回,效果还是不明显,现在终于可以放心用电啦。”说起去年进行的供电分离改造,大家心里很是满意。
作为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我市拥有一大批国有企业。这些企业不仅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发展,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承担企业生活区“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暖、物业管理)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职能。
2014年,我市被确定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全国试点城市,先后启动驻洛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驻洛省企及市属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其中,省属企业已于2017年6月全面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驻洛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实现阶段性目标,得到国务院国资委、省政府一致好评,并作为“洛阳模式”加以推广。
如果说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是全国国企改革的“规定动作”,那么地企合作就是洛阳的“自选动作”。
2016年,随着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先后获批,省第十次党代会赋予洛阳新的战略定位,洛阳发展迎来了新的重大战略机遇。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洛阳经济发展、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研机构的现状,作出深化地企合作的重大决策,意在通过进一步推进驻洛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与各县(市)区的合作,积极拓展地企合作新空间,着力构建地企合作新格局,为实现我市“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支撑。
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两年多来,我市召开了10次地企合作联席会议,通过地企合作平台签约产业项目351个,科技合作项目167个,产销对接合同99个,产融合作协议500个。
成效是显而易见的。2017年,我市生产总值4343.1亿元,同比增长8.7%,时隔13年后再次位列全省第一,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
两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深化地企合作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符合洛阳实际、符合各方需求。地企合作已成为洛阳爬坡过坎、转型跨越、蓄势崛起的“关键一招”。
国企改革的“洛阳特色”
国企改革,永远是洛阳这一老工业基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
2016年7月,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落实市委市政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见深化国企改革的工作方案》,明确了我市深化国企改革四项主要任务,即分类分层推进市属县属企业改革、支持服务驻洛央(省)企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市出资企业脱钩改制和重组整合、规范国有资本监督管理。
近年,我市国企改革不断迈出实质性步伐。
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015—2016年,我市先行在洛粮公司、有色矿业集团等企业开展了混合所有制试点工作,2017年扩大改革范围,在城投集团、国宏集团、旅发集团、水投集团等市属企业的6家子公司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10家市属企业完成了公司章程修订,制定了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办公会、党委会等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国宏集团、城投集团、旅发集团等6家企业设立了董事会专门委员会。
推进市出资企业脱钩改制和重组整合。截至目前,列入脱钩改制范围的56家市出资企业已基本完成和主管部门的脱钩,其中12家企业已完成市场化改革。
改建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2016年以来,我市依托国宏集团、城投集团等市属企业,通过整合资源,完善运营管理机制,推动各企业向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转型。2017年,我市在国宏集团开展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有效激发了企业发展动力。
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就要续写更加波澜壮阔的改革新篇章。我们坚信,洛阳国企改革的道路虽道阻且长,但必将风帆高悬,大步向前!(洛阳日报记者 李迎博 通讯员 陈静 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