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论坛在我市举办。相关专家学者,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驻华使馆代表等,围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何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合作等话题畅所欲言。
推动文物资源合理利用、惠及民生
——刘玉珠(文化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
加强顶层设计、加大保护利用力度、深化国际合作、推进学术研究,是推动“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主要措施。围绕“十三五”相关规划,我国正加紧编制实施“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项规划。未来,相关部门将在政策引导、平台搭建等方面,开展多维度、多形式的交流合作,不断完善文化遗产对外交流多部门协调、各地区联动的长效合作机制。
由于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时间跨度大,空间分布广,类型多样,内涵丰富,我国将在推进学术研究的同时,加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力度。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时代价值等需要进行专题研究,其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也需要重新审视,以实现整体价值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在此基础上,政府将加大“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投入力度,组织实施具有重大影响和示范意义的文物保护、考古研究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推动文物资源合理利用、惠及民生,让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崭新的时代光彩。
共建“一带一路”当然离不开深化国际合作。近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广泛的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合作,并引进了一批高水平文物来华展览,构建起完善的文化遗产双边、多边交流机制与合作平台。条件成熟时,我国将推动边疆省区设立专门的国际考古研究中心,并积极参与“国际文物避难所”网络建设,勇于承担国际义务。
包容不同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
——塔特亚娜·帕娜由朵维奇·茨维特科维奇(塞尔维亚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副馆长)
洛阳以其古老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址闻名于世,是古老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城市之一。
文化遗产既是民族身份的象征,又属于全世界,是人类共有的“身份证”。保护文化遗产对于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对话非常重要,可以让我们以包容和开放的心态对待他国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
今年5月,中国与16个中东欧国家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了文化遗产论坛,创立了文化合作的新模式,即共同保护文化遗产的合作模式。论坛期间,中国和塞尔维亚相关部门签署了文化遗产交流合作谅解备忘录,在共同保护、保存和修缮文化遗产的合作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国成为国际合作的主导力量
——欧敏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主任)
中国是促进国际社会相互沟通的桥梁。“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软实力建设,其所提供的知识和价值观等,为年轻一代开创更加包容与和平的社会创造了条件。
目前,中国共有50项世界遗产,其中70%都是文化遗产,如何平衡这些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使其长期传承下去,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一带一路”倡议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剂“良方”。
“一带一路”倡议纵贯亚洲、欧洲和非洲,其影响是深远的。过去几年,中国在促进全球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今年4月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的“国际青年论坛”,聚集了丝绸之路沿线65个国家的80名青年代表,并发表了“长沙宣言”,为青年一代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榜样。
“一带一路”倡议发出了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号召,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流架起了桥梁,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战略目标,中国将成为国际合作的主导力量。
积极开展合作保护文化遗产
——梅柏杰(世界银行首席城市专家)
当今国际社会普遍把文化、经济、社会稳定性、环境视为可持续发展的四根支柱。从中国的经验来看,尊重文化遗产和文化多样性,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世界银行和中国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合作主要体现在三个领域: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将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及城市重建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结合起来,以促进城市的发展;通过为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专家提供资助,提升群众参与度和对文化遗产的认知;通过研究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世界银行将进一步加强和中国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合作,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融入可持续性发展和减贫计划中,未来主要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如何通过文化遗产保护促进经济发展;如何利用传统文化促进智能型增长和节能;如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融合;如何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遗产保护的意大利经验
——伊丽德(意大利驻华使馆代理文化参赞)
意大利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尤为严格,甚至通过宪法对文物加以保护,从而形成了保护文化遗产和景观的“意大利体系”。在国际层面,意大利与其他国家也联合采取各种措施,预防由战争和恐怖袭击造成的文化遗产破坏。去年,意大利组建了一支名为“为文化遗产而团结起来”的维和部队,保卫文化遗产。
另外,文化遗产保护还包括打击盗窃、非法挖掘、走私及伪造文物等行为。意大利有一支名为“保护文化遗产”的特殊警力,他们从1969年就开始相关工作,现在已成为该领域的国际典范。
意大利和中国都有着众多的文化遗产,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和推广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两国在该领域的合作日益增多。未来,中意两国将从文化遗产修复、非法文物交易的预防和打击等方面开展积极的合作。
保护文化遗产,新疆这样做
——李军(新疆文物局副局长)
近年,新疆并没有对文化遗产开展大规模的主动性考古发掘,而是进行大面积调查勘探,摸清范围和功能布局,尽可能以小的试发掘面积解决更多的学术问题。按照“逐年分区分批”原则,新疆文物局与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西北大学等单位合作,以综合科学技术为手段,有序推动苏巴什佛寺遗址、北庭故城遗址等遗产地考古发掘项目。
在新疆的4个遗产地管理机构中,有3个都成立了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广泛吸纳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有针对性地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相关学术研究。例如龟兹研究院设立“新疆龟兹研究院上海工作站”,以上海为窗口开展丝绸之路文创产品研发、信息平台建设、丝绸之路文化传播展示及学术交流等工作。
“十三五”期间,新疆6处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点将全部建成并运行文物安防系统,实现对文化遗产实时、高效、准确的全天候监控。另外,新疆的克孜尔石窟、北庭故城遗址、交河故城遗址都建立了监测预警平台,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收集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信息,实现动态信息监测和预警管理,使遗产管理日趋科学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洛阳日报记者 张宁 申利超)